00
倒计时/ 天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5
2014
2013
2011
2010
2009
2007
2006
2005
2003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5
1994
1991
1983
1981
1980
1979
1978
1976年
1973
1972
1970
1965
1963
1962
1960
1959
1958
1956
1955
1953
1950
1945
1941
1945
1941
1937
193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5
2014
2013
2011
2010
2009
2007
2006
2005
2003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5
1994
1991
1983
1981
1980
1979
1978
1976年
1973
1972
1970
1965
1963
1962
1960
1959
1958
1956
1955
1953
1950
1945
1941
1945
1941
1937
1935
  • 2024年学校首次上榜“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1000强、中国内地高校200强

    2024年,学校首次上榜“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跻身全球1000强、中国内地高校200强;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平台合作,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盐碱地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揭牌;与赞比亚卡帕萨·马卡萨大学共建赞比亚“国家级罗非鱼育种生产中心”。

    我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情况


  • 2023年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2023年,学校圆满完成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顺利建成海湛、海沁、海安等三个“一站式”分社区试点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由1个增至3个。“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学科由1个增至4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提升为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中的高峰/优势学科。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 2022年获批全国首个省级水产种业功能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2年,学校成立重点建设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聘任13位院士和2位知名教授为战略咨询专家,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经交通部批准后,学校新增“船长”“电子电气员”培训资质,成为粤西地区唯一具备这两项培训资质的单位;获批全国首个省级水产种业功能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

    产业园“一心、两核、三扩、多推”的空间布局


  • 2021年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首期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并交付使用

    2021年,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首期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并交付使用,首批691名新生入驻阳江校区;我校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增至5个。

    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海纳楼


  • 2020年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2020年7月9日,我校以水产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为主要支撑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首次进入了ESI全球前1%,标志着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迈入国际高水平行列。我校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4个学科入选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双双实现“零”的突破: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食品分析》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学科ESI排名情况


  •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杨德森受聘为我校特聘院士

    2019年1月18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举行的聘任仪式上,"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受聘为我校特聘院士。11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杨德森受聘为我校特聘院士。

    2019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广东海洋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湖光校区多功能厅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学校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引领学校迈上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的新征程。

    时任党委书记曹俊明在三亚向袁隆平院士颁发“特聘院士”聘书


  • 2018年学校与中国气象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2018年,学校被列为广东高等教育“冲一流”提升计划高校和粤东西北振兴计划高校;中国气象局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中国气象局与广东海洋大学全面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 ​2017年学校成为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2017年,学校成为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是继我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优秀评价、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等标志性成果之后的又一显著成果,对进一步增强我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实力和将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 2015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

    2015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其中,我校基于南海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学科建设、面向南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的海洋科学学科建设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


  • 201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我校

    2014年,学校颁布《广东海洋大学章程》,拉开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的序幕;11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我校。




  •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3个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成功获批,标志着我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填补了广东在水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空白。

    广东海洋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反馈会


  • 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我校

    2011年11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我校,对学校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寄予厚望提出要求。


  •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决定共建广东海洋大学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决定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实行省部共建既是广东海洋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对推动广东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协议签字仪式


  • ​2009年潘德炉院士受聘为我校首位双聘院士

    2009年,学校获批为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规划建设单位;潘德炉院士受聘为我校首位双聘院士。




  •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7年11月4日至9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极为严格和全面的实地考察,专家组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风学风、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 2006年学校新增6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2月21日,我校新增6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海洋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行政管理。


  • 2005年​学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2005年6月15日,根据国家教育部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函《教育部关于同意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05〕82号),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 2003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我校

    2003年,我校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通过国家海事局的审核认证;12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我校。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我校



  • 2001年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

    2001年,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


  • 2000年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在学校正式揭牌

    2000年11月26日上午,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揭牌。在校生11127人,迈入万人大学行列。


  • 1999年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价获国家教育部通过

    1999年11月1日,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价获国家教育部通过。


  • 1998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我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为硕士点。上述两个学科和海洋药物学科为省高教厅规划的省级重点学科,从而我校在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两方面都实现了零的突破。


  • 1997年湛江海洋大学成立挂牌

    1997年1月10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为湛江海洋大学成立挂牌。12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湛江市党政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


  • 1995年湛江水产学院交接广东省管辖

    1995年11月8日,国家农业部在广东省政府迎宾厅举行《湛江水产学院交接签字仪式》。从此,湛江水产学院隶属广东省管辖。


  • 1994年湛江气象学校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4年1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湛江气象学校为广东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9月8日,湛江气象学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 1991年湛江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正式成立

    1991年10月10日,湛江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正式成立,是我国高等院校系统中唯一的水生生物专题博物馆。《湛江水产学院学报》经批准被认定为全国性学术期刊,并获准向国外公开发行。


  • 1983年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湛江水产学院分院成立

    1983年底,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湛江水产学院分院成立。


  • 1981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院校

    1981年1月,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院校。


  • 1980年教育部确定湛江气象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0年5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五·七农业大学为基础建立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由省领导。11月5日,教育部确定湛江气象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 1979年国务院批准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升格为湛江水产学院

    1979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升格为湛江水产学院,由广东省和国家水产总局双重领导,以国家水产总局为主,面向中南大区兼顾全国招生。


  • 1978年“珍珠缩短育珠期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珍珠专家熊大仁教授指导的“珍珠缩短育珠期的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76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湛江地区农业学校更名为湛江五·七农业大学

    1976年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湛江地区农业学校更名为湛江五·七农业大学。


  • 1973年学校恢复招生,归由广东省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3年,学校恢复招生,学校归由广东省革命委员会领导。


  • 1972年学校划归广东省与湛江地区双重领导

    1972年9月,学校从赤坎海关楼迁入解放东路40号(原驻军某部司令部旧址),学校划归广东省与湛江地区双重领导。


  • 1970年学校迁至湛江市赤坎“海关楼”

    1970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通知,撤销湛江气象学校。5月,因战备需要,学校迁至湛江市赤坎“海关楼”。


  • 1965年湖光劳动大学成立

    1965年,湖光劳动大学成立。


  • 1963年学校划归中央水产部直接领导,更名为“湛江水产专科学校”

    1963年6月25日,学校划归中央水产部直接领导,更名为"湛江水产专科学校",面向中南地区招生。


  • 1962年学校从珠海县唐家湾迁往湛江市

    1962年秋,遵照广东省政府指示学校从珠海县唐家湾迁往湛江市,接管省化工学校校舍;原华南工学院湛江分院撤消后,其机械制造、化工两专业分别转入我校轮机管理专业和加工专业就读,学校轮机中专部两个班及部分教工按广东省水产厅指示迁往海口市与海南水产学校合并新成立广东水产学校。


  • 1960年暨南大学水产系和广东水产学校合并成立广东水产专科学校

    1960年6月,根据教育部的批示,暨南大学水产系和广东水产学校合并成立广东水产专科学校、由广东省水产厅领导,设工业捕鱼、轮机、水产加工、淡水养殖、海水养殖五个专业。


  • 学校奉命从江门迁往中山县唐家湾

    1959年3月,因市、地调整的需要,学校奉命从江门迁往中山县唐家湾。华南农学院合浦分院并入湛江分院。


  • 1958年湛江气象学校正式开办,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成立

    1958年初夏,广东省举办农具改革展览会,学校渔捞专业303、304班学生奉命前往做水产馆讲解员,当年4月30日晚,毛泽东主席前往参观,学生陈继光(毛主席身后右侧第二人)为毛主席作讲解。4月15日,湛江气象学校正式开办。8月,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成立。同年,广东省湛江农业学校并入湛江分院。


  • 1956年学校更名为广东水产学校

    1956年,学校归中央商业部领导,数月后又划归中央水产部和广东省水产厅双重领导,以广东省水产厅为主。学校更名为广东水产学校。图为在江门办学时的校门。


  • 1955年学校从汕尾镇迁往江门市北街原粤中区党委旧址

    1955年初,遵照广东省政府指示,学校从汕尾镇迁往江门市北街原粤中区党委旧址。


  • 1953年学校改名为广东省水产学校

    1953年7月4日,为调整农林技术学校将广东海口高级农校水产科及广西钦州农校水产科教师及一年级47名学生并入学校,校名改为广东省水产学校。


  • 1950年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

    1950年4月,据广东省文教厅批示,学校复办,改校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复办渔捞、养殖两个专业,创办轮机、制造(加工)两个专业。


  • 1945年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学校从山区黄羌坑尾头村迁回汕尾,暂借民房“志盛楼”办学,并奉命把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45年秋,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在汕头成立,姚焕洲兼任校长。


  • 1941年学校迁回公平镇复课

    1941年3月,日军在广东沿海登陆,海城、公平两镇相继沦陷,学校被迫迁至紫金县南岭。6月,日军撤走,学校又迁回公平复课。


  • 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学校从山区黄羌坑尾头村迁回汕尾,暂借民房“志盛楼”办学,并奉命把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45年秋,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在汕头成立,姚焕洲兼任校长。


  • 1941年,学校被迫两次迁址,后又复课

    1941年3月,日军在广东沿海登陆,海城、公平两镇相继沦陷,学校被迫迁至紫金县南岭。6月,日军撤走,学校又迁回公平复课。


  • 1937年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水产高级职业学校”

    因抗日战争爆发,经省教育厅同意,学校暂迁海丰县公平镇三大庙上课。并改校名为“广东省立水产高级职业学校”。


  • 1935年广东省立水产职业学校在汕头创办

    1935年初,西南政务委员会为配合广东省各项建设事业之发展,积极设立各类职业学校,造就科技人才,责成省教育厅长黄麟书为筹备主任。黄即电聘水产专家姚焕洲返粤筹办广东省立水产技术学校。因姚焕洲时任事业部上海鱼市场总技师,业务繁忙,一时无法脱身。于是去电黄麟书厅长推荐介绍其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水产部毕业的老同学程一岳,邓腾裕两位为临时代理。学校计划设置渔捞、轮机、养殖、制造( 鱼产品加工)和渔港建设与管理等科。首次招生设渔捞科初、高级班,高级班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初级班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二年。招生时社会反晌热烈,报名人数竟达1100人之多,最后学校择优录取70多人。是年秋,广东省立水产职业学校在汕头商业街租赁原友联中学为临时校址开学上课。

    友联中学


    姚焕洲                                        程一岳

    程一岳负责筹建省立水产职业学校的呈文